• 嘉兴市西塘工业园区

    浙江-嘉兴-嘉善县

    嘉兴市西塘工业园区位于复兴大道与大唐路交叉口东100米。上浙江产业园区网,了解嘉兴市西塘工业园区招商、政策、投资、厂房、土地等各类信息!

  • 嘉兴市魏塘工业园区

    浙江-嘉兴-嘉善县

    嘉兴市魏塘工业园区位于复兴大道与大唐路交叉口东100米,欢迎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 浙江省宁波市南部商务区

    浙江-宁波-鄞州区

    宁波浙江省宁波市南部商务区发展方向,目标成为浙江省乃至长三角最具活力的高端商务经济集聚区之一。浙江省宁波市南部商务区作为鄞州区“十大功能区块”中的龙头工程,南部商务区对推进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功能、发展城市经济、打造品质城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浙江省宁波市南部商务区已陆续被评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宁波市市级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和宁波市优势总部基地。

  • 海宁(中国)泛半导体产业园

    浙江-嘉兴-海宁市

    海宁(中国)泛半导体产业园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芯中路8号,欢迎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 杭州数字农业园区

    浙江-杭州

    杭州数字农业园区位于杭州市临平区万佳路,欢迎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 杭州市朝阳工业园区

    浙江-杭州

    杭州市朝阳工业园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万佳路8号,欢迎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 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

    浙江-绍兴-嵊州市

    一、历史沿革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1994年7月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21年5月,通过进一步体制机制调整,将高新园区(三界镇)的高新工业园区部分并入嵊州经济开发区,整合成为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嵊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开发区域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包含了浦口街道、三江街道(不含高铁新城管委会管理的区域)、剡湖街道城北工业区和高新园区,核心区域面积约138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辖33个行政村(社区),5个城市社区,总人口约22.3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约11.35万人,流动人口约11万。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拥有上三高速、甬金高速“十”字相交的黄金交通优势,104国道、527国道、37省道贯穿全境,与杭、甬、温、金四大都市圈紧密相连。杭绍台高铁、金甬铁路、杭绍台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工程都已动工建设,2021年将拥有一个港口、两条铁路、三条高速、两条国道,两个高铁客运站、一个铁路货运站,将进入杭州30分钟经济圈、上海60分钟经济圈,长三角主要城市90分钟经济圈,周边还集聚四个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义乌机场、上海虹桥机场-2小时高速车程),将成为浙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三、机构设置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市政府派出机构,为正科级,简称开发区管委会。开发区管委会下设事业单位嵊州经济开发区招商投资促进中心。四、发展概况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域涵盖了我市大部分优质经济发展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2020年底,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共有工业企业2386家,规上企业341家,其中上市公司5家(新光药业、迪贝电气、昂利康制药、帅丰电器和亿田智能厨房);过会1家(新中港热能);上市报会1家(盛泰色织);全区核心区域全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308.9亿元,同比增长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5亿元,其中工业性有效投资18.7亿元;财政总收入24.5亿元,同比增长8.6%;一般预算公共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6.5%。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在2019年度浙江省经济开发区考评中排名全省第八,前进四位;嵊州高端智能厨电集群产业链入选浙江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示范单位;成功入选浙江省美丽园区示范名单。五、重点产业链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基础扎实、特色明显,已经形成领带服饰、智能电机、智能厨电、高端装备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拥有嵊州微特电机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嵊州厨具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浙江省嵊州厨具电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浙江省嵊州市真丝·领带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成功培育了一批以巴贝工厂化养蚕和亿田浙江制造为代表的传统行业智能升级标杆企业,亿田电器于2017年荣获省政府质量奖,盛泰集团、特种电机2家企业于2018年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2020年,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达45%以上。1.领带服饰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拥有相关企业1000多家,规上企业153家,2020年工业总产值88.8亿元,已有盛泰服饰、巴贝集团等龙头企业。领带产量稳居全球首位,产值占全国90%、全球60%,相继被评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服饰)。2019年在杭州举办的全国“双创周”上,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工厂化养蚕项目入选全国十大颠覆性创新榜单,得到李克强总理点赞,为“中国丝高地”的建设吹响号角。2.智能电机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拥有相关规上企业224家,上市公司1家,2020年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已有迪贝电气、特种电机等龙头企业。电机生产企业产品以小功率电机为主,有高效节能电机、特种电机等10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生产占全国30%,是“全国小功率电机生产基地”、“浙江省微特电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及国内电机冲片、定子、转子专业生产基地。3.智能厨电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拥有集成灶企业300多家,规上企业106家,上市公司2家,2020年工业总产值76.5亿元,已有亿田智能厨房和帅丰电器两家上市公司。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厨具整机及配套产量占全国30%,集成灶产销量占全国65%,智能厨电产业已连续五年保持30%的复合增长,“集成灶·嵊州造”的区域品牌持续唱响,集成厨具向集成厨房转变的态势逐步形成,真正实现嵊州厨具产业“一小时配套、零库存生产”。4.高端装备及零部件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拥有规上企业48家,2020年工业总产值25.8亿元。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以万丰科技、万能弹簧等企业为龙头推动智能装备产业聚集,以生产数控锻压机床、纺织印染机械、粉粹机械、地热能利用装备、汽车配件为主,已成功引进彩印自动化、智能机器人、安防设备配件、精密加工部件等先进企业,形成了以旭昌昇、海威汽车、万丰科技、丰利粉碎、三禾纺织等以一批企业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部分企业已成为细分行业的领军者,是全国粉碎设备生产基地之一,全国三大链轮出口基地之一。5.生物医药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城北生命健康产业园共有生物医药企业18家,其中规上企业12家,上市公司2家,2020年工业总产值24.8亿元,已有昂利康、康牧药业等龙头企业。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为主导,以现代中药新剂型研发为辅,配套各类医药用包装材料的医药产业体系,初步建设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目前,已签约落户长鸿生物、科元ABS、贝达药业、浙江医药等一批生物医药、新材料项目,总投资超百亿。

  • 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

    浙江-丽水-缙云县

    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是缙云县的北大门,也是整个丽水市的北大门,这里自古就是金华通往温州、丽水的交通要道,南北贯穿,商贾不绝,古道上设驿站、公馆和许多店铺,人文历史悠久、商业氛围浓厚。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交通便利。区内公路、铁路四通八达,距金丽温、台金高速缙云出口,5分钟车程,到缙云高铁站,10分钟,到永康五金城,20分钟,到义乌、温州,50分钟,到杭州1个半小时,上海2个半小时,商务交往与货物流通均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整个丽水市最具发展前景和活力的地区之一。一、开发区域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管辖总面积为20.81平方公里,共有入园企业4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86家。二、机构设置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与缙云县新碧街道办事处合署办公,经开区管委会内设机构9个。三、发展概况2020年,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21.62亿,同比增长20.9%,其中规上产值98.5亿元,同比增长18.2%;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16亿元,其中完成技改投资3.87亿元,完成制造业投资3.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52亿元;累计实现税收收入3.51亿元,同比增长23.6%;累计实现出口36.44亿元,同比增长34.03%;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博士后工作站2个。2020年,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新增省重点实验室1家,实现了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以企业主导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全市零的突破。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8家,形成“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省企业研究院——省重点实验室”梯队创新机制。四、重点产业链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作为永武缙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全力构筑永武缙“1小时同城经济圈”、五金产业创新基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形成了比较适应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科技创新优势的运动休闲文化、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智能家电等为主的产业体系。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四大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4.90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运动休闲文化制造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96亿元;现代装备制造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52亿元;新材料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4.47亿元;智能家电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40亿元。2020年缙云经济开发区文化运动休闲产业链成功入选省“链长制”试点单位。1.运动休闲文化产业运动休闲文化产业是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出口的主要版块,滑板车、沙滩车、越野摩托车等产品畅销全球,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代表性企业有浙江涛涛车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洋赛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欧凯车业有限公司、浙江嘉宏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等。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运动休闲文化产业主要产品:沙滩车、越野摩托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滑板车等。该行业产品有70%左右出口到亚洲、欧洲、非洲、美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相关产品种类繁多、特色集聚,形成了以运动休闲竞技车类为主体、专项户外休闲文化产品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2.现代装备制造产业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汽摩配、电动工具、铸件等特色五金机械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资源、技术和产业集聚优势,是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以高端数控弯管机、智能叉车等智能化成套装备为主的智能装备异军突起。3.新材料产业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主要包括高性能铝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产品优势明显,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合金材料是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近年发展较快,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代表性企业有精美铝业有限公司、浙江企鹅新材料有限公司、浩铖金属制品、新豪金属。主要产品有:铝板、铝无缝管、铝工业型材、不锈钢材料、碳钢冷轧薄板等。精美铝业公司拥有超大型液压板材拉伸机等相关配套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属于行业重要影响企业。4.智能家电产业智能家电是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新兴发展的产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在消费升级、政策引导和科技赋能的推动之下,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智能家电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5.照明电器产业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以生产LED照明电器为主。目前代表性企业有:浙江山蒲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浙江金陵光源电器有限公司等。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主要产品:LED灯、荧光灯、节能灯、支架灯等。山蒲照明电器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专利示范企业,是国内最大的环形和直管荧光灯生产企业之一,是国内照明电器行业的龙头企业;金陵光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智能门锁产业浙江缙云经济开发区忠恒锁业生产的“忠恒”牌防盗门锁已有10多年的历史,并设有锁具研究所,获得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中国智能防盗锁技术中心。

  • 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

    浙江-台州-三门县

    一、历史沿革2006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同年9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核定面积为0.57平方公里。2017年8月,台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大湾区开发战略,整合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和沿海工业城等产业平台,成立台州市北部湾区,在三门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增挂台州市北部湾区管理委员会牌子。2020年,三门县在浙江三门经济开发区10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基础上整合临港型区块、沿海工业城区块进行整合提升,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工作方案,核定面积为67.58平方公里。二、开发区域三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严格贯彻省、市、县委、县政府领导,着力于开发建设滨海科技城、大湖塘新区、工业园区、铁路站场四个区域。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滨海科技城启动区块基础设施投入近30亿元,建成城市道路60公里,填筑路基92公里,完成绿化面积80万平方,滨海新城首期13.5平方公里启动区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区域交通、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大民生格局逐步完善,浙大医院三门湾分院正式运营,三门技师学院、启超中学、英华外国语学校等一批学校成功落户,国药健康产业园、文旅小镇、元创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落地,滨海新城产城深度融合发展。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大湖塘新区共有30多家部门和10余家金融机构进驻办公,居住人口近3万,春之谷幼儿园动工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已发展成为我县政治、金融、文化中心。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基本建成,局部区块“退二进三”有序推进,形成以海市黄龙饭店、装饰城、青蟹市场、客运中心为中心的商业圈与交通枢纽,三门湾科创广场建成投入运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园项目到装修装饰阶段,基本构建区域科技创新大体系。三、机构设置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负责园区开发、建设、管理的县政府派出机构,为正科级建制。四、发展概况2020年,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182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60.7亿元(同比增长18.75%),占全县工业产值比重78%;财政总收入23.4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62.38亿元,同比增长35.28%;固定资产投资64.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5.2亿元,技改投入16.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09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0%。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主导产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分别实现增加值65.98亿元、191.18亿元、91.47亿元,71.12亿元增速分别为23.55%、49.35%、74.10%、22.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6.78亿元,同比增长120.7%。2020年入选浙江省开发区新材料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单位。五、重点产业链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将重点打造以高性能塑料及树脂、聚氨酯材料及原料、高性能橡胶及弹性体为核心的先进高分子材料,以先进制造基础零部件用钢和先进轨道交通用钢为核心的先进钢铁材料,以特种陶瓷和新型建筑材料为核心的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积极拓展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和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到2022年,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链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保持10%左右,规模突破120亿元;培育1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实现进出口额17000万美元,其中出口额突破16000万美元;力争新建设2家以上国家级新材料领域创新中心或研发机构,引进和培育2家以上高水平研究院(所)等科技创新载体;建成高性能橡胶基地、先进轨道交通基地、新型建筑材料基地等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到2025年,台州三门经济开发区将完成新材料产业链全方位布局,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60亿元。

  •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

    浙江-舟山-定海区

    一、历史沿革2015年7月13日,浙江省政府批准设立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纳入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序列。2021年4月22日,浙江省政府同意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区块拓展工作,将定海工业园区东拓区、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区块、金塘北部围垦区块、六横小郭巨围垦区块纳入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进行统一管理。二、开发区域2016年8月1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批复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基地位于舟山市岱山县大小鱼山岛及其周边围垦区,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现已成陆23平方公里。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拓展区块规划面积17.10平方公里。三、机构设置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管委会下设5个内设机构,3个事业单位,分别为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环保管理服务中心、安全与应急管理中心、公共事业管理服务中心。管委会及所属事业单位编制共37名(其中行政编制5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32名),人员统筹使用。四、发展概况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一期、二期重点建设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一期建设2000万吨/年炼油、520万吨/年芳烃(其中400万吨/年对二甲苯)、140万吨/年乙烯,及中下游化工项目,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开工,2019年12月底全面建成投产。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二期建设2000万吨/年炼油、660万吨/年芳烃(其中480万吨/年对二甲苯)、280万吨/年乙烯,及中下游精细化工、新材料项目,于2019年11月全面开工建设,计划2021年底全面建成投产。达产后石化基地原油加工能力将达到4000万吨,跻身全球前五大炼化基地。2020年,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累计加工原油2306万吨、实现产值748亿元,拉动舟山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61.9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22.58亿元。2020年,基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387.5亿元,拉动舟山市增长1.2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亩均外资利用为1695.53美元/亩;进出口总额480.37亿元,占全市比重32%,亩均进出口203.59万元/亩,位于全省开发区前茅。基地目前已有浙江德荣化工、浙石化浙优科技、浙石化新奥等多家石化中下游和配套企业。五、重点产业链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观,按照“国际一流、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突出外向型特色与海洋产业一体化、集群化发展,满足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要求,以石油精炼为基础,重点引进国际先进的化工生产技术,重点发展乙烯、丙烯、碳四、碳五碳九、芳烃五条产业链,坚持差异化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石化功能区。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三期将重点发展国内外市场紧缺的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培育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园,打造多个各具特色、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石化产业链。

  • 浙江乐清经济开发区

    浙江-温州-乐清市

    一、历史沿革1993年11月,浙江乐清经济开发区经浙江省政府批准设立,是全省首批19个省级开发区之一;2014年,浙江乐清经济开发区规划制定了“一区六园”的发展格局定位。“一区”即乐清经济开发区,“六园”为乐清高新技术产业园、柳市新型电工电器产业园、北白象智能电器和新材料产业园、乐清湾港区现代临港产业园、虹桥电子信息产业园、雁荡山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二、开发区域浙江乐清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格局定格为“一区六园”,总面积约158平方公里。三、机构设置浙江乐清经济开发区设置乐清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内设办公室、规划建设局、经济发展局、政策处理事务局、财务和统计局5个职能机构。四、发展概况浙江乐清经济开发区依托全国唯一一个以县域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乐清电气产业集群,乐清经济开发区聚焦数字赋能抢先机、兴实体,聚焦改革创新探路子、增活力,通过开展工业全域治理和腾笼换鸟,通过招引大好优项目和开展人才密度、低碳等新亩产论英雄评价,助推集群不断长高长壮。特别是2020以来,企业上市步伐明显加快,天正、新亚、合兴等3家企业成功上市,全区A股上市企业达到11家。截至2020年,浙江乐清经济开发区全区共有工业投产企业6293家(规上工业企业148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5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492.93亿元,占全市的90%以上,其中,前三主导产业占比超过70%,特别是第一主导产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比超过50%,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共有限上服务业企业419家,实现限上服务业单位营业收入166.37亿元,占全市的40.8%;实现税收收入140.1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48.98亿元。五、重点产业链2020年以来,浙江乐清经济开发区以现代化电气产业链“链长制”创建工作为契机,以建链、补链、延链、融链、强链为主线,不断完善电气产业全产业链。①做强做优传统低压电气优势领域浙江乐清经济开发区基于乐清低压电器产业规模大、产业链高度集聚等优势,重点开展电力、建筑、冶金、石化、矿山等大众市场领域用低压电器产品的功能和技术指标提升。②谋划布局电气产业新兴领域浙江乐清经济开发区结合乐清产业集群基础,重点提升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移动通讯设施、数据中心、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等专业细分市场领域用低压电器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能力。③拓展培育产业整合应用领域浙江乐清经济开发区面向国内外市场,开展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等共性技术在低压电器行业中的应用研究,推动低压电器产品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 临安玲珑工业园区

    浙江-杭州-临安区

    临安玲珑工业园区位于杭州市临安区吴越街青山湖石化加油站(兴禹街)西北侧约120米。上浙江产业园区网,了解临安玲珑工业园区招商、政策、投资、厂房、土地等各类信息!

  • 杭州青山工业园区

    浙江-杭州-桐庐县

    杭州青山工业园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尖端路436号西北方向20米,欢迎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 浙江路桥经济开发区中部区块

    浙江-台州-路桥区

    浙江路桥经济开发区中部区块对原浙江路桥经济开发区智能机电园区块进行拓展,规划总面积23.81平方公里。浙江路桥经济开发区中部区块四至范围:东至三才泾、南至园区南路、白剑线、西至南官河、北至路桥大道。

  • 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

    浙江-台州-玉环市

    一、历史沿革2012年11月,浙江省政府批准玉环设立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2013年4月25日起,大麦屿港区办与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管理委员会(玉机编〔2013〕8号)合署办公。二、开发区域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大力构建“一廊、两带两区、多园多小镇”产业发展格局。其中“一廊”为“一湾两岸”科技大走廊;“两带两区”分别是临海、临港产业带和两岸现代农业园区、两岸渔业合作区;“多园多小镇”包含经贸园区、工业园区、小微产业园以及多个特色小镇。三、机构设置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为玉环市人民政府直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为正科级。负责统筹协调对台直航管理;开展两岸在经贸、文化、社会、宗亲、民俗、宗教 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组织开展对台招商引资,并做好引进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负责推进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的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开发建设大麦屿港区;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四、发展概况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在2014年-2019年度全省浙台经贸合作区考核中获评优秀单位,成为省内唯一一个连续六年都获评全省优秀的单位,并于2018年5月在浙江省对外开放大会上荣获“2017年度浙江省十佳开放平台”,2020年3月玉环又被列为浙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突出贡献单位。目前,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已列入商务部与浙江省重点合作项目。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对台贸易依然实现逆势突围,2020年实现总产值1463亿元、税收收入76亿元、注册资金82亿元。2020年,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对台贸易进出口额达4979.8万美元,其中:玉环自台进口额729.9万美元、同比上升106%;玉环对台贸易出口额4249.9万美元、同比增长35%。五、重点产业链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对台产业合作前景广阔,充满活力,其农渔业、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特色突出,为促进两岸产业合作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产业支撑。一是从农渔业合作来看,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自然资源丰富,可与台资企业协力,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农渔产品深加工产业、绿色营养食品产业,开展对外农渔产品贸易。二是从工业制造业合作来看,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已形成汽车零部件、水暖阀门、工程机械、家具、机床及配件等八大特色产业集群,拥有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中国阀门之都、“中国小型‘专特精’机床生产基地”等16个国字号产业基地,在金属制品制造业、家具等传统行业优势突出,可承接台湾产业的转移,拓展市场;正在大力培育的数控高端机床、药械装备、新能源光伏、海洋利用等新兴产业可充分利用台湾先进技术,实现升级发展。三是从服务业合作来看,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生态条件优越,可与台湾企业合作发展特色养生度假、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健康养老产业;玉环美丽宜居、充满活力,可聚集两岸科研资源,创业创新,发展高附加值生产服务型产业。玉环与台湾产业结构高度契合,与台湾拥有产业合作发展的需求和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基础,有助于挖掘两岸经贸的新增长点,形成两岸合作的新亮点。

  • 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

    浙江-宁波-江北区

    一、历史沿革2001年,宁波市江北工业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宁波江北投资创业园开园;2009年,宁波市政府以江北投资创业园主体,在江北区西北部规划建设宁波北门户商务区;2016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复函批准,宁波市政府同意江北区政府整合宁波江北投资创业园C区、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宁波火车货运北站及周边地区,设立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2021年5月,宁波市江北工业区管理委员会撤销,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由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代管,为区政府派出机构。二、开发区域2016年,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批复成立,核准规划面积16.5平方公里,分为A、B两区块。其中,A区块面积11.5平方公里, B区块约5平方公里。目前已逐渐形成电商数字经济产业板块及都市工业产业板块。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电商数字经济产业板块中,以推动建设电商、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为发展目标,已建成前洋E商小镇、前洋26创业园、宁波前洋跨境电商生态园、宁波驿淘158跨境产业园、宁波邮政跨境电商园、宁波微总部众创空间、前洋•智能经济创业园、前洋恒凯创新工场等各类电商数字特色产业园;引入了宁波智慧供应链产业创新综合体、宁波航天遥感技术创新中心、宁波银行和中国电信大数据中心、宁波阿里云工业互联网中心、前洋直播中心等涵盖电商、数字、工业赋能等方面的“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心。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都市工业板块中,开发区已成功打造了宁波市工业互联网特色产业园、汽车饰件智造产业园、时尚羊绒纺织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江北工业物联网小镇、宁波AIOT协同创新基地、宁波电工电气产业互联网平台、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基地等宁波市“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园区。三、机构设置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为正局级,挂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管理委员会牌子。。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经济合作部、产业发展部、财政财务部、建设管理部等5个部门。四、发展概况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设立以来,立足宁波在数字经济、跨境电商、港航服务业、智能装备制造业、高端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工业物联网、外贸出口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深入实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抓龙头、抓集群、抓转型,着力培育形成以电商创新经济为引领,都市工业、数字服务业为支撑的区域产业特色。截止2020年底,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已落户企业1.2万余家,共有“四上”企业658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05家,限上服务业553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70.48亿元,限上商品销售额1519.8亿元,限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15.34亿元,财政总收入34.93亿元,进出口总额29.86亿美元。成立5年来,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已成功打造生鲜供应链、棉纺服装供应链、建材供应链、塑料供应链、金属供应链、能源供应链等六大百亿产业集群,吸引了瓜瓜农业、GXG集团、博洋家纺、国烨电商、喜马拉雅、中国林业、大地财险、中烟等国内百强企业、行业知名企业投资落地。同时,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内逐渐形成年产值超百亿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和160多家工业物联网集群。依托开发区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资源,量身打造出爱柯迪“5G+智慧工厂”、康赛妮高档羊绒纱线智能工厂等一批“未来工厂”的国家示范样版。五、重点产业链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自成立以来,在宁波市港航物流服务产业政策及开发区产业培育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开发区按照“数字化、集聚化、高端化”的思路,优化开发区数字经济、智能化服务业、港航物流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宗贸易等已有资源,在开发区内构建出一个适合港航数字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2020年,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以省商务厅推动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创建工作为契机,依托港口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国际航运订仓平台、陆运无车承运平台等港航物流数字服务平台为核心链主,整合开发区内已成型的港口电商经济、数字物流、航运电商等板块,引动港口高端服务板块发展,形成“港航物流产业链”。产业链带动上、下游的都市工业、大宗商贸业和电子商贸业进行链式联动发展。2021年4月,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响应宁波市港航服务业补短板攻坚行动,以“数字+港航”为方向,出台《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数字港航供应链基地建设方案》,打造宁波市数字港航供应链基地,推动港航物流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工作。

  • 浙江龙游经济开发区

    浙江-衢州-龙游县

    一、历史沿革浙江龙游经济开发区于2003年2月成立;2016年再获省政府批准荣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6年9月,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开启“一区两块” 整合提升工作,2017年正式将原龙游工业园区、城南经济开发区纳入浙江龙游经济开发区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二、开发区域浙江龙游经济开发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现已批复规划面积为28平方公里,包括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块9.7平方公里、龙游工业园区6.91平方公里、龙游食品工业专业区7.48平方公里、低丘缓坡东区块2.67平方公里、临港物流园区1.24平方公里。三、机构设置浙江龙游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龙游县政府的派出机构,为正科级,由龙游县政府授权,负责开发区的开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内设综合部、人力资源部、财政金融部、规划建设部、社会发展部、招商部、经济发展部等8个部室。四、发展概况浙江龙游经济开发区自成立以来,一直担当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平台、主力军、主引擎作用,2021年一季度,全区共有工业投产企业6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17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2.59亿元,占全县的69.2%;共有服务业企业800余家(限上服务业企业18家),实现限上服务业单位营业收入4.23亿元,占全县的6.7%;实现税收收入2.94亿元。浙江龙游经济开发区内现有产值亿元以上企业38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1家。7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恒盛能源、恒达新材(已摘牌)、凯丰新材、特美股份、特西诺采、金昌股份、永春科技(已摘牌)),1家企业启动主板上市(恒盛能源),1家企业启动科创板上市(禾川科技),1家企业启动创业板上市(恒达新材)。五、重点产业链浙江龙游经济开发区发展以高档特种纸、绿色食品、高端家居为重点的三大特色传统产业,以高端装备、新材料、智能制造为重点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以竹产业为新增支撑点“3+3+1”产业体系。浙江龙游经济开发区按照“3+3+1”制造业新体系要求,坚持精准招商,突出“龙头企业引领+特色产业小镇创建”,有效促进产业集聚。维达纸业、华邦古楼、凯丰新材等传统产业“隐形冠军”,撑起“全国特种纸产业基地”招牌。“伊利”、“李子园”等著名品牌落户,“善蒸坊发糕”等传统美食小吃实现产业化发展。年年红集团投资80亿元打造的“红木小镇”,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吉成新材料陶瓷制品和道明光学反光材料等,引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浙高铁公司承担的“先进轨道交通研发”是“国家重大专项攻关项目”,五轴联动精密数控机床研发制造水平走在了数控技术最前端,禾川科技公司成为国内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行业的领军企业。积极打造精密制造小镇,努力创建高端智造示范园区,让高端装备制造、数字智能产业更高、更精、更尖发展。

  • 浙江开化经济开发区

    浙江-衢州-开化县

    一、历史沿革浙江开化经济开发区位于开化县南郊,距县城3公里,成立于2001年,原名“开化经济开发区”。2006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省政府批准,确定为省级工业园区,并更名为“浙江开化工业园区”,批准规划面积1.79平方公里,委托管理规划总建设面积13.52平方公里。2020年11月,整合提升为浙江开化经济开发区。二、开发区域浙江开化经济开发区由开化工业园区、乡镇工业功能区、特色小镇等地块整合设立而来,规划用地面积13.08平方公里。浙江开化经济开发区通过整合,形成智慧大健康产业园和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园“一区二片”的特色产业格局。四至范围为智慧大健康产业园7.56平方公里:东至马金溪与山体,南至马金溪与城白线,西至山体,北至马金溪与山体;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园5.52平方公里:东至杨村园区规划支路,南至山体,西至九景衢铁路与山体,北至山体与华白线。三、机构设置浙江开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为开化县政府的派出机构,为正科级,由开化县政府授权,负责工业园区的规划、征收、开发、经营,管理、招商引资工作,内设综合科、经济发展服务科、招商分局、安全环保科、党建工作办公室等5个科室。四、发展概况浙江开化经济开发区是开化县经济社会发展主平台、主引擎,主要发展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大健康、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机械等产业。2020年,浙江开化经济开发区正常生产企业180家,其中规上企业53家,产值10亿元级企业2家,产值亿元级企业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全年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62.5亿元,占全县产值比重为65.6%,完成企业“小升规”17家。建筑业企业29家,其中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9家,实现产值30.84亿元,占全县40.39%。贸易企业295家(其中限上贸易企业4家)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亿元。服务业企业561家(其中限上服务业4家),共实现销售收入21.7亿元。近年来,浙江开化经济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地位更加凸显,其中,新能源产业集聚13家规上企业,依托泰恒新能源、矽盛电子和泰明新能源等龙头企业,2020年全产业实现产值24.58亿元;新材料产业依托元通硅业、胡涂硅等龙头企业,2020年全产业实现产值19.61亿元。

  • 浙江江山经济开发区

    浙江-衢州-江山市

    一、历史沿革浙江江山经济开发区的前身为江山市城南工业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于1988年7月,1994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2005年12月通过国务院设立审核,是衢州地区首家通过国家审核的省级经济开发区。2015年市委市政府将原江山经济开发区、原中部开发办、原高新办等“三区”合并,成立新的浙江省江山经济开发区。二、开发区域浙江江山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57.8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完成开发面积28.35平方公里,现已形成城南工业园、莲华山工业园和江东工业园“一区三园”发展格局。浙江江山经济开发区城南工业园:位于江山市城南,规划面积27.91平方公里,重点布局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楼宇经济、生产生活性服务业、装备制造和“退二进三”、“退二优二”。现已完成开发面积16平方公里,出让面积约6800亩、供地企业175家,建有科创园和电商园。浙江江山经济开发区莲华山工业园:位于江山市域中部,规划面积23.71平方公里,重点布局门业(家居)、高端装备、消防应急、健康生活产业。现已完成开发面积6.5平方公里,出让面积约3300亩、供地企业65家。建有省级木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小微企业园。浙江江山经济开发区江东工业园:位于江山城北上余镇,距离江山市区10公里,规划面积6.18平方公里,重点布局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现已完成开发面积5.85平方公里,出让面积约3600亩、供地企业139家。三、机构设置浙江江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江山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为正科级。内设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规划管理局、招商局(挂山海协作局牌子)、社会管理局、综合治理局(挂应急管理局牌子)、资财内审局、征迁事务局、企业服务中心等9个科室。四、发展概况浙江江山经济开发区是江山市唯一工业主平台,经济规模体量占全市比重近70%。开发区现有工业企业920家,其中供地企业523家,规上企业189家,亿元以上企业40家。服务业企业489家,线上服务业34家。现有上市挂牌企业7家,其中主板上市企业2家(欧派、健盛),香港上市企业1家(同景新能源)、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希尔化工、科润智控、恒亮蜂产品、三禾生物)。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8家。2020年,浙江江山经济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85.7亿元,同比增长4.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同比增长15.88%,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5.41亿元,同比增长9.82%;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9.94亿元,同比增长60%;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浙江省科技型企业30家、小升规企业32家;出口总额2.3亿美元,同比增长0.98%;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4.89亿元,同比增长22%,占规上工业营业收入比重达2.5%。

  • 浙江省仙居经济开发区

    浙江-台州-仙居县

    一、历史沿革浙江省仙居经济开发区于2006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2006年第23号公告核准为省级工业园区;2009年8月,仙居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永安工业集聚区、现代工业集聚区、城南工业集聚区、工艺品城和白塔工业集聚区及其规划范围成立仙居县经济开发区,管理机构为仙居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仙居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2015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整合提升设立省级仙居经济开发区,成立浙江仙居经济开发区。二、开发区域浙江省仙居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1.67平方公里,下辖核心区块(现代、永安、下各)、白塔区块、工艺品城区块、横溪区块老区块、横溪区块新区块。三、机构设置浙江省仙居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仙居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机构规格为正科级,受县政府委托,具体负责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四、发展概况浙江省仙居经济开发区为仙居工业经发展的主平台,现有入园企业504家,其中规上企业117家,2020年,开发区内企业实现销售175.39亿元,税收入库9.12亿元,其中规模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143.37亿元,税收入库8.01亿元,形成了现代医药、机械橡塑、医疗器械、文化创意、电子电气五大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浙江省仙居经济开发区内有仙琚制药、司太立制药、仙通橡塑、新农化工4家主板上市企业,金晟环保、飞利富科技2家新三板上市企业。区内有院士工作站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41家,国家级研究中心1家,省级研究中心8家。浙江省仙居经济开发区先后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浙江省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工业园区”、“领跑‘中国制造2025’浙江省示范开发区”,被评为浙江省生态化建设与改造示范区、浙江省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浙江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浙江省双创区域示范基地、浙江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示范单位、台州市十大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台州市“500精英计划”创业创新园。五、重点产业链现代医药产业为浙江省仙居经济开发区的支柱产业,为开发区重点发展产业,自从开展“链长制”创建工作以来,开发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四大突破口”工作重点,推进甾体医药产业链。浙江省仙居经济开发区高质量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打好甾体医药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规划战略引领作用,编制《仙居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仙居经济开发区现代医化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仙居经济开发区“十四五”甾体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浙江省仙居经济开发区高水平培育产业链龙头企业。支持仙药、司太立等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建设跨境研发合作平台,加快自身产品国际化认证步伐,不断提高原料药和制剂产品组合出口能力,发展成为掌握国内外领先水平关键核心技术、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和产业链控制力的旗舰型企业。截至2020年,浙江省仙居经济开发区共有甾体药物品种150余种,规上企业15家,其中,年产值超十亿元企业2家,全产业链从业人员五千余人。

共 751 页

园区招商电话
400-162-2002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提交选址计划

*

需求分类

土地

厂房

仓库

写字楼

注册公司&税收优惠

商铺&品牌拓展

其他

*

意向区域

添加
*

计划描述

展开详细资料可匹配到更精准的载体和更优惠的政策

企业名称

企业地区

注册资本

万元

预计产值

万元
提交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