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政策
发布部门:市政府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5日 政策文号:衢政发〔2019〕12号 有效性:有效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精准服务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推进职业教育与当地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城市能级提升,打响衢州职业教育品牌,现就推进衢州职业教育改革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衢州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通过全市域统筹、产学研结合,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技能和人才支撑。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市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均达到省三级以上等级;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所办学实力强、特色鲜明的中职学校。到2022年,形成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适应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和社会民生事业发展、产教深度融合、职教普教融通、职教成教一体,学校、企业、社会多元办学,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体指标如下:(一)扩大职业院校专任教师聘用、培养、考核的自主权,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提高至80%和85%,兼职教师占学校专任教师比例达到30%左右。(二)培育30个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1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三)深化实施“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和“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工程”,育人水平实现新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升入高一级院校比率及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成绩逐年提升。(四)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实现学分互换互认,培养万名以上符合现代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工作任务及举措(一)统筹职业教育资源。1.统筹专业布局。加强专业建设统筹管理,研究制定区域专业体系建设和调整规划,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围绕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智慧产业和美丽经济幸福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服务业,形成智慧产业和幸福产业专业群。重点支持3—5个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特色专业群建设,每所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1—2个特色专业群、重点办好2—3个特色专业。支持高职院校建成1—2个特色专业群,加大市域内中高职五年制一体化教育合作项目建设。2.统筹优质师资。探索中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市管校聘工作,借助职教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建立职业院校师资校校之间、校企之间的流动共享机制,发挥优质师资的带动、辐射和共享功能。支持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加大柔性引进高技能人才力度,把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成技能大师云集之地。支持开展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鼓励中高职院校间互派干部、教师挂职、跟班或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全市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水平。3.统筹区域招生。加大市、县(市、区)生源统筹力度,按照职普比大体相当的要求,合理设置各地区各专业招生规模,统一编制招生计划和发布招生信息,打破中职学校招生地域限制,逐步实现普高招生和中职招生同平台同批次同步开展和普职学生的有序流转。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办好内地少数民族中职班。4.统筹实训资源。创建衢州市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衢州市主导产业相匹配的集约型、大模式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对职业学校规模不大但具有一定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在相关学校内建设分散型、小模式的职业教育开放实训基地,实现对外开放,资源共享。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政府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后挂牌认可,给予相关政策优惠,对于在职业教育中有贡献的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全面推进中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打造基于之江汇教育广场的“一校一师一生一空间”。5.统筹毕业就业。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毕业生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本地实习、本地就业、本地发展、本地成才。举办本地企事业单位供需见面会,落实毕业生留衢就业相关奖励政策。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广泛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准确、快捷的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拓宽毕业生升学渠道,主动对接市内外高职院校资源,构建中、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无缝衔接升学平台,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升入高职和本科院校的比率。(二)创新育人用人机制。1.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成立由政府主导,相关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职教科研机构、校企合作协会、行业协会以及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职业教育联盟。出台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重点构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育人的投入机制和税收减免机制、校企共建教学机构机制等,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文化环境。组织开展“五个一批”产教融合项目申报和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和管理,支持学校与行业、企业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培育一批“南孔工匠”。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企业单位建立实习工厂、研发中心、技术创新等经济实体,探索机械、化工、互联网、健康养老养生、乡村旅游等“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2.打通校企双向用人。为职业院校引进或聘用行业企业专门人才提供政策支持,支持学校根据需要聘任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担任专业课或实习指导教学任务,并按专兼职教师总数30%左右比例予以落实。建立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到企业交流实践和参与社会培训的经费补贴及获得劳务报酬制度。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培训制度,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时间每年不少于1个月。对职业院校参加有关技能大赛成绩突出的师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政府及相关部门或学校给予表彰奖励。3.做特职教育人品牌。深化“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工程”,以“美丽校园”建设为契机,将工匠精神、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构建乐学善思的学风和团结进取的校风班风,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吸引校外技术技能大师和团队兼任专业课和实训指导课教学,帮助学生感受职业魅力,传授专业技艺,传承匠心文化。邀请劳动模范、企业高管、技能大师、优秀毕业生等走进校园开展讲座或报告会,弘扬工匠精神、尊重工匠价值。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促进联盟内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标准。探索实行“1+X”证书制度,推进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加大课程改革力度,统筹建设共享精品课程资源库,加快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推行学分制、弹性学习制度,扩大学生多样性学习选择权。(三)强化成人在职培训。1.完善职业教育培训平台。在市、县(市、区)两级职业教育中心构建综合培训平台,统筹人社、财政、卫健、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技能培训资源及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充分发挥“浙闽赣皖四省边际职业培训联盟”作用,推进四省边际职业培训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做好职业培训向外延伸大文章。2.多形式开展职业培训。围绕社会民生需求,依托产业发展,推进家政服务、养老护理、母婴护理等健康产业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工作,打造一批成人培训项目品牌。继续实施退役军人和监狱服刑人员“双证制”培训工作,拓展产业技能培训,促进地方劳动力转移和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实用人才。3.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全面建立普通教育学校与职业教育学校间学生互转、课程互通、学分互认等制度。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推进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逐步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学习成果互认衔接。进一步加强城乡成人学校和社区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和内涵建设,实施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打造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职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学习平台。四、保障机制(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市长担任组长,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组成的衢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统筹协调全市职业教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问题。(二)保障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多渠道依法筹措经费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健全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在保障教育投入稳增长的同时,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财政统筹保障的职业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确保及时足额拨付。(三)加强督导检查。开展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建立职业教育绩效评价制度。探索由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或引进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报告向社会公布。(四)营造宣传氛围。借助媒体、网络等宣传平台,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改革宣传工作,及时报道改革进展和成效,不断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附件:衢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衢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 长:汤飞帆(市政府)副组长:王良春(市政府)成 员:廖利军(市政府)毛胜田(市教育局)华 英(市委编办)余龙华(市人社局)翁文斌(市财政局)王盛洪(市发改委)黄孔森(市资源规划局)叶永青(市税务局)毛卓战(市经信局)王光华(市农业农村局)杨思骏(市科技局)徐雄强(市总工会)吴自力(市国资委)季根寿(市卫健委)刘根宏(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谢志远(衢州学院)崔戴飞(衢职院)汪权龙(市电大)徐洪水(柯城区政府)朱素芳(衢江区政府)祝建东(龙游县政府)舒 畅(江山市政府)张少华(常山县政府)鲁霞光(开化县政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毛胜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蒋志贤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浙江衢州产业园区

浙江衢州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浙江衢州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